現時園內的海豚有接近三成來自野外,於1987及1997年由印尼抵港,其餘的在人工環境下出生,當中兩隻來自位於南非的公園。海洋公園自1997年起已停止引入任何野外捕獲的鯨豚。
現時園內的海豚有接近三成來自野外,於1987及1997年由印尼抵港,其餘的在人工環境下出生,當中兩隻來自位於南非的公園。海洋公園自1997年起已停止引入任何野外捕獲的鯨豚。
我們透過餵食、玩耍及護理等日常互動與動物建立互信的緊密關係。我們會觀察牠們的行為,了解其性格及喜好,以愛護和尊重為相處之道。
鯊魚是海洋生態系統的一部分,與無數的鄰居共享棲息地,珊瑚礁就是例子之一。有些鯊魚更和醫生魚、印魚等動物構成互惠互利的共生關係。如你遇上水族館餵飼時間,會看見水族員在水面上投食,並潛入水中直接餵食給體型較大的魚類。豐富的食物不但能滿足動物的營養需要,飽餐一頓後牠們亦可以和平共處。
會!牠們熟悉鄰近區域,與護理員關係緊密。以往的確有雀鳥飛走的個案,多數為環境轉變或受意外刺激所致,護理員會推測其位置並展開搜索。於戶外時,我們會為部分鳥類繫上無線電發射器,可運用接收器循訊號追蹤牠們。
現時海豚於動物展示中展現的行為,例如跳躍、發出像口哨的聲音及拍打尾巴等,均屬野生海豚覓食及互動時展現的自然行為。我們與動物的關係建基於尊重互信,牠們是推動保育的好拍擋。
我們會先觀察動物的健康及個性,才決定牠們是否適合參與。我們確保所有參與的動物有充裕的時間休息、玩樂及與同伴相處。即使入場人數增加,我們亦不會改變其作息時間。
動物可選擇是否參與展示。無論是生殖週期、成長、季節性生理變化還是整體身心健康,都可能影響動物的行為。動物於參與訓練活動時出現行為轉變,也可能是社交狀況轉變的徵兆。我們會對動物的所有行為改變進行調查,護理員會嘗試了解背後原因,留意是否要加強觀察。
有!海洋公園致力為園內所有動物提供終身的優質護理。年長的動物仍需要心理及生理刺激,因此牠們會參與環境豐容、研究、訓練及社交活動,讓牠們動動腦筋,做做運動,亦有助牠們輕鬆進行身體檢查。年長的海豚不會參與動物展示,也不會繁殖。
當遇到患病或受傷的動物,護理及治療必定是首要的工作。只有當醫療護理無法消除或減輕動物承受的痛苦,而程度已達到人道終點,才會考慮安排安樂死。人道終點是指當動物福祉無法維持,其所受的痛苦無法避免、終止或減輕,而及早以科學角度考慮的決定性時刻。我們會與其他富經驗的專家商討,反覆考量所有方案後,才會作出決定。
在海洋公園的海豚當中,源自野外的已步入晚年(超過30歲),並長期處於人工環境,其餘的均在人工環境出生。動物放歸計劃必須遵照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放歸及遷移指引(IUCN/SSC 2013),如要園內海豚參與動物放歸計劃,需符合許多條件,並經過周詳的考慮。以下是部分條件:
由漁農自然護理署(漁護署)拯救或充公的動物,於療養期間均屬漁護署所擁有。海洋公園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會向漁護署提出建議,由署方判斷是否適合將動物放歸野外。放歸的決定除了需參照相應的國際指引,亦需依憑獸醫的專業意見及對該物種的認識,考慮該動物的覓食、自衛及社交能力等條件。
參考資料:
IUCN, S. (2013). Guidelines for reintroductions and other conservation translocations. Gland Switz Camb UK IUCNSSC Re-Introd Spec Group.
Müller, M., Boutière, H., Weaver, A. C. F., & Candelon, N. (1998). Ethogram of the bottlenose dolphin (Tursiops truncatus),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solitary and sociable dolphins. Vie et Milieu (France).